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用户登录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引才专区
  • 市州专区
  • 人才工作成果(省级)
  • 引才政策(省级)
  • 事业单位招聘绿色通道
  • 企业招聘信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

第八届线上线下贵州人才博览会 ·贵州人才成果展

   来源: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发布时间:2020-05-13 阅读量:8039

近年来,贵州省围绕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三大战略行动”,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紧扣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大环节,着力建机制、搭平台、强项目、抓特色、优服务,持续集聚各类人才,激发人才效用发挥,为决胜脱贫攻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第一部分  领导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贵州发展,关怀厚爱贵州人民。

 

“中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愿同各国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共同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希望各位代表和嘉宾围绕‘创新发展·数说未来’的主题,共商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合作大计,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5月26日,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5月26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

 

“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7月7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论坛年会致贺信。

 

“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3年时间,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毕节试验区建立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贵州不负使命,深入践行新时代贵州精神,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经济增速继续领先”“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农村产业革命取得历史性突破”“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在新时代展现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续写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贵州用才智支撑,勠力答好新时代答卷。积极构建“精准揽才、慧眼识才、诚意爱才、良方聚才”良好环境,持续深化项目揽才、高端聚才和协作引才的创新实践,切实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要有效利用各类人才发展要素资源,合力打造贵州人才聚集“强磁场”,叠加形成贵州创业宝地、创新高地、创造福地“虹吸”效应。

贵州人才博览会是我省引才聚才的重要平台,希望这棵“梧桐树”为贵州引来更多“金凤凰”,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要为专家施展才华、干事创业搭好平台、搞好服务。同时要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主动对接、争取支持、吸引更多人才来贵州帮助工作,输送更多人才到对口帮扶地区挂职锻炼,建强教育医疗等人才队伍,提升对口帮扶实效。

要加大人才队伍培育力度,加快培养一批懂经济、懂旅游的干部队伍、专业人才,进一步形成奋力拼搏,敢试敢闯的工作氛围,切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深、做实、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拥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贵州省近年来在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持下,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在两位数的高位运行,连续30个季度排在全国前列,人才干事创业氛围日趋浓厚,人才需求出现井喷态势,希望能够引进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人才加盟贵州、助推贵州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职业教育要做到招生就业、扶贫助学,职教一个、就业一个、脱贫一家;要做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要做到围绕产业办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部分  决策部署

贵州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超常规抓人才“第一资源”,开展人才政策比较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和落实我省人才政策的具体措施,全面推进政策落实,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制定了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相继出台了《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实施意见》,及其50余个配套措施和方案,把中央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重点从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了“1+3+N”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力推进。

《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活力,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

 

通过“十二五”后三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三提高、三集聚、两优化、一达到”目标。即:人才的总量、素质和效能“三提高”,推动人才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管理领域、向重点发展产业、向各产业园区“三集聚”,人才的结构和发展环境“两优化”,人才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平均水平。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

 

把贵州建设成为“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培养引进重点岗位管理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和职业技能人才教育培养力度;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统筹推进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等。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实施意见》

 

 通过深化改革,到2020年,全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在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和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人才加速聚集,人才集群加快形成,人才素质明显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使用效能显著提高、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力争人才贡献率达到30%左右。

《贵州省支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贫困地区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推进事业单位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

《东西部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合作协议(2019-2020)》

 

围绕“引进高端、强化中端、做大初端”,突出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主动争取8个对口帮扶城市的支持,全方位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协作。

《鼓励和支持有关人员到贫困地区领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助力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黔人社通〔2019〕230号)

紧紧围绕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励有关人员到贫困地区领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促进知识向贫困地区传播、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化、典型经验在贫困地区推广。

 

 

第三部分  汇聚人才共建多彩贵州

释放人才到基层创新创业活力

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脱贫攻坚一线集聚。实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创办领办企业等方式到贫困地区创新创业,2018年以来共推动406名专技人才积极深入一线帮扶,撬动产业项目资金16.3亿元,带动贫困地区3.5万人就业,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7000多人。2019年底,出台了《关于支持鼓励有关人员到贫困地区领办创办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助力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汇聚脱贫攻坚的人才力量,引导企事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社会优秀人员到贫困地区领创办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促进知识向贫困地区传播、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化、典型经验在贫困地区推广。

 

聚焦脱贫攻坚壮大人才队伍

着眼脱贫攻坚急需,积极搭建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打造升级招才引智平台,连续成功举办七届人博会和省校合作人才引聘活动,创新招聘模式,采取按领域分行业方式,累计组织1.1万余家用人单位集中揽才,共引进各类人才3万余人,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陆续落地发展。另一方面,扎实抓好本土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先后建成博士后科研站、继续教育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覆盖高、中、初端的各类人才培养平台300多个,常态化、密集化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和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近五年来,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近200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近20万人,培训基层专技人员3万余人,完成公需科目培训300多万人次。

 

提升人才助推产业发展效用

通过强化人才计划项目实施,为集聚和释放人才效用创造条件。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留学回国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等,强化来黔人才项目、资金支持,先后引进包括中科院张钹院士【柔性引进到贵州颐生云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首席科学家,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童庆禧院士【柔性引进到贵州京元科技有限公司,任首席科学家,从事遥感大数据研究】和澳籍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歇尔【2005年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柔性引进到贵州医科大附属医院,从事幽门螺旋杆菌研究】在内的127名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掌握所在行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在推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进人才人力资源深度开发

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机遇,不断深化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推动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成功举办东西部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开发座谈会,围绕“引进高端、强化中端、做大初端”思路,推动8个市州与对口帮扶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成双方围绕互派干部挂职、开展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职业技能培训、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等方面深入开展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今年以来,互派干部人才挂职学习6158人、开展教育医疗领域“组团式”帮扶1518人、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1054人、推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32464人。

 

营造人才助力脱贫攻坚良好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着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一方面,大力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深度聚焦农村产业革命,重点围绕12个特色农业产业及500亩以上坝区发展急需,在贫困县乡中遴选出重点需求项目,累计协调千余名相应领域专家针对性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现场技术指导、业务技能培训等科技服务,积极帮助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迫切问题,努力为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服务绿卡制度,为6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发放“绿卡”,积极协调解决人才在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科研立项、医疗保健、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严格兑现落实人才津补贴制度,定期组织专家休假疗养,开展专家人才春节走访慰问,加强人才成果、先进事迹宣传以及表彰等,进一步传递了我省重才爱才惜才的好声音。

 

第四部分:媒体点赞贵州

《人民日报》:5年来,贵州减少贫困人口近7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减贫人数和易地扶贫搬迁人数位居全国前列。

《新华每日电讯》:9500家——这是贵州当前大数据相关企业的数量。苹果、高通、微软、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互联网领军企业扎根,大批本土企业也快速成长……高科技与创新的基因从此深深植入这片大山。

《经济日报》: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亮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奋力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之路”。

《光明日报》:贵州扭住山地旅游这个主题,做足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品牌已经风行全国。2018年,游客接待量突破了10亿人次。

《瞭望》新闻周刊:2018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06.45亿元,比上年增长9.1%,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三……后发赶超的“贵州实践”正千帆竞发。

《印度时报》:贵州已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数据中心。

阿根廷最大新闻门户网站Inforbae:贵州——中国的一个空气纯净率达97%的新“绿色走廊”。

 

第五部分  第八届线上线下贵州人才博览会四大亮点

第一,聚焦脱贫攻坚,招才引智助力全面小康。坚持以脱贫攻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引才为抓手,以人才寻访、引才荐才为主渠道,充分发挥协作引才、产业揽才功能,综合实施靶向引才,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升引才精准性与实效性,持续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助力决胜脱贫攻坚。

第二,线上线下联动,精准高效对接引进人才。人博会是我省引才聚才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人才与用人单位交流互动的一场盛宴。今年的人博会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优势,围绕线上线下精准对接、精准引才。

第三,营造良好氛围,全面展示人才工作成就。人博会自2013年举办以来,已成为展示贵州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展现贵州“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定决心的最佳窗口。今年的人博会,将通过线上平台综合展示、融媒体广泛宣传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呈现近年来贵州人才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切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分行业、按地区开展线上双向对接。坚持以脱贫攻坚人才需求为导向,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分行业、分领域、分地区并列式设置线上引才专区,组织所有引才单位在线规模化、集团化引才,合力集聚人才、引进人才。

 

第六部分  人才看贵州

金墉(世界银行原行长):贵州脱贫攻坚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发展经验对世界有启发。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我相信贵州和贵阳是未来中国最有意义,最富有的地方之一,因为他们懂得未来!

马化腾(腾讯公司创始人):大数据产业实现了弯道取直,已经成了贵州新的名片,贵州将形成新的数字经济生态。

陈海(马蜂窝旅游网副总裁):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产业大有可为,我期待人博会能吸引来更多的旅游企业参与,甚至是扎根贵州,进一步推动贵州旅游发展。

于洋洋(知乎党支部书记、知乎网总编辑):如今,人力资源大数据新时代已经被开启,传统的人力资源行业经验结合大数据分析能力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力资源的人工智能,而贵州已成为大数据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我们将更多的关注贵州,参与贵州发展。

张钹(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域化的大旅游、快速发展的大交通,异军突起的大数据,成绩斐然的大扶贫,以及从各级干部群众身上展现出的撸起袖子大干实干的精气神,深刻感到贵州正在崛起、正在发生巨变、“前途无限”。

李天维(三都苍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对各类人才高度重视和珍惜,已经成了创业宝地、创新高地、创造福地。希望贵州籍在外人才多回来看看、多回来发展,高速发展的贵州充满了蓬勃生机,蕴藏着无限机遇!

杨彝华(贵州科学院食用菌团队领衔人):欢迎广大科研人员带上技术和成果来贵州,这里确定是你逐梦新未来的理想之地!

邓燔(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海归博士):当我第一次呼吸到这里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第一次看见那醉人的贵州绿、第一次喝到那醇香的都匀毛尖茶时,我立刻被贵州的美吸引了。

傅喻(喻见传媒CEO):作为一个贵州人,我希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感受贵州、留在贵州,和贵州一起成长、进步。

魏俊华(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从为我国第一枚自主研发的导弹及“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研制生产配套电源开始,梅岭电源为我国“海、陆、空、天、电”等领域的多种装备型号研制、生产配套电源产品。许许多多的贵州“智”造已响彻海内外。

周洪波(贵州泛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用物联网造福贵州是我回到贵州的初衷,我们计划将全省范围内的智能交通、市政管理、安防消防、环保监测等领域作为“物联”的基本单元,应用上全域智能化管理系统,让“智慧城市”基因注入百姓生活。

杨义先(网络安全领域领军人物、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发展大数据前景远阔,我们带着团队的种子,在这片大数据土壤中播下。贵州人杰地灵、山美水美,让我能静心研究,在这里效率惊人。

陈海生(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毕节)研发中心主任):贵州不仅“贵”在山美水美,“贵”在乡情醇厚,更“贵”在领导和群众有快速发展的渴望和工作热情。贵州,是筑梦圆梦的发展热土。

王钧(中关村人才协会创始人之一、执行副理事长):贵州这些年已经形成了不错的发展势头,在中西部独树一帜,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基础。

汪四花(杭州对口帮扶引进人才,台江分院院长):我来到台江,是想发挥我的管理经验,为当地群众和医院做点实事。只要台江群众和医院需要,我会尽我所能延长帮扶时间,为把医院打造成“区域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县级综合性医院”而努力。

郑传玖(贵州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做好表率,带动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家乡创业也好、就业也好,共同来建设我们自己的家乡,让家乡人民感受到幸福、美满,让我们体现出我们正安人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出来。

刘东(智联招聘集团副总裁):贵州有着宜居优势的同时,目标定位十分清晰,前途不可估量。

管锋(欧美精英创业家协会会长):这几年整个贵州的环境发展很好,势头很足。我们现在每年都会从国外将优秀的人才和项目带回贵州,少的时候有三十余个博士,多的时候能达到五十余个。

援黔医疗团队: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送医上门,让山区群众“不出县就可以看好病”。

 

61

贵州人才博览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技术支持:一览网络

承办单位: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贵阳市人民政府

  • 留言

  • 联系方式

  • 贵州人才博览会微信公众号

    贵州人才博览会微信小程序

第八届线上线下贵州人才博览会 ·贵州人才成果展
时间:2020-05-13 来源: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近年来,贵州省围绕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三大战略行动”,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紧扣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大环节,着力建机制、搭平台、强项目、抓特色、优服务,持续集聚各类人才,激发人才效用发挥,为决胜脱贫攻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第一部分  领导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贵州发展,关怀厚爱贵州人民。

 

“中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愿同各国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共同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希望各位代表和嘉宾围绕‘创新发展·数说未来’的主题,共商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合作大计,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5月26日,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5月26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

 

“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7月7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论坛年会致贺信。

 

“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3年时间,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毕节试验区建立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贵州不负使命,深入践行新时代贵州精神,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经济增速继续领先”“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农村产业革命取得历史性突破”“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在新时代展现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续写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贵州用才智支撑,勠力答好新时代答卷。积极构建“精准揽才、慧眼识才、诚意爱才、良方聚才”良好环境,持续深化项目揽才、高端聚才和协作引才的创新实践,切实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要有效利用各类人才发展要素资源,合力打造贵州人才聚集“强磁场”,叠加形成贵州创业宝地、创新高地、创造福地“虹吸”效应。

贵州人才博览会是我省引才聚才的重要平台,希望这棵“梧桐树”为贵州引来更多“金凤凰”,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要为专家施展才华、干事创业搭好平台、搞好服务。同时要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主动对接、争取支持、吸引更多人才来贵州帮助工作,输送更多人才到对口帮扶地区挂职锻炼,建强教育医疗等人才队伍,提升对口帮扶实效。

要加大人才队伍培育力度,加快培养一批懂经济、懂旅游的干部队伍、专业人才,进一步形成奋力拼搏,敢试敢闯的工作氛围,切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深、做实、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拥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贵州省近年来在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持下,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在两位数的高位运行,连续30个季度排在全国前列,人才干事创业氛围日趋浓厚,人才需求出现井喷态势,希望能够引进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人才加盟贵州、助推贵州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职业教育要做到招生就业、扶贫助学,职教一个、就业一个、脱贫一家;要做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要做到围绕产业办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部分  决策部署

贵州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超常规抓人才“第一资源”,开展人才政策比较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和落实我省人才政策的具体措施,全面推进政策落实,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制定了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相继出台了《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实施意见》,及其50余个配套措施和方案,把中央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重点从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了“1+3+N”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力推进。

《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活力,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

 

通过“十二五”后三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三提高、三集聚、两优化、一达到”目标。即:人才的总量、素质和效能“三提高”,推动人才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管理领域、向重点发展产业、向各产业园区“三集聚”,人才的结构和发展环境“两优化”,人才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平均水平。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

 

把贵州建设成为“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培养引进重点岗位管理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和职业技能人才教育培养力度;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统筹推进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等。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实施意见》

 

 通过深化改革,到2020年,全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在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和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人才加速聚集,人才集群加快形成,人才素质明显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使用效能显著提高、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力争人才贡献率达到30%左右。

《贵州省支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贫困地区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推进事业单位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

《东西部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合作协议(2019-2020)》

 

围绕“引进高端、强化中端、做大初端”,突出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主动争取8个对口帮扶城市的支持,全方位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协作。

《鼓励和支持有关人员到贫困地区领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助力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黔人社通〔2019〕230号)

紧紧围绕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励有关人员到贫困地区领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促进知识向贫困地区传播、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化、典型经验在贫困地区推广。

 

 

第三部分  汇聚人才共建多彩贵州

释放人才到基层创新创业活力

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脱贫攻坚一线集聚。实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创办领办企业等方式到贫困地区创新创业,2018年以来共推动406名专技人才积极深入一线帮扶,撬动产业项目资金16.3亿元,带动贫困地区3.5万人就业,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7000多人。2019年底,出台了《关于支持鼓励有关人员到贫困地区领办创办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助力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汇聚脱贫攻坚的人才力量,引导企事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社会优秀人员到贫困地区领创办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促进知识向贫困地区传播、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化、典型经验在贫困地区推广。

 

聚焦脱贫攻坚壮大人才队伍

着眼脱贫攻坚急需,积极搭建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打造升级招才引智平台,连续成功举办七届人博会和省校合作人才引聘活动,创新招聘模式,采取按领域分行业方式,累计组织1.1万余家用人单位集中揽才,共引进各类人才3万余人,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陆续落地发展。另一方面,扎实抓好本土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先后建成博士后科研站、继续教育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覆盖高、中、初端的各类人才培养平台300多个,常态化、密集化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和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近五年来,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近200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近20万人,培训基层专技人员3万余人,完成公需科目培训300多万人次。

 

提升人才助推产业发展效用

通过强化人才计划项目实施,为集聚和释放人才效用创造条件。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留学回国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等,强化来黔人才项目、资金支持,先后引进包括中科院张钹院士【柔性引进到贵州颐生云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首席科学家,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童庆禧院士【柔性引进到贵州京元科技有限公司,任首席科学家,从事遥感大数据研究】和澳籍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歇尔【2005年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柔性引进到贵州医科大附属医院,从事幽门螺旋杆菌研究】在内的127名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掌握所在行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在推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进人才人力资源深度开发

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机遇,不断深化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推动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成功举办东西部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开发座谈会,围绕“引进高端、强化中端、做大初端”思路,推动8个市州与对口帮扶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成双方围绕互派干部挂职、开展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职业技能培训、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等方面深入开展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今年以来,互派干部人才挂职学习6158人、开展教育医疗领域“组团式”帮扶1518人、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1054人、推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32464人。

 

营造人才助力脱贫攻坚良好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着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一方面,大力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深度聚焦农村产业革命,重点围绕12个特色农业产业及500亩以上坝区发展急需,在贫困县乡中遴选出重点需求项目,累计协调千余名相应领域专家针对性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现场技术指导、业务技能培训等科技服务,积极帮助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迫切问题,努力为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服务绿卡制度,为6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发放“绿卡”,积极协调解决人才在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科研立项、医疗保健、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严格兑现落实人才津补贴制度,定期组织专家休假疗养,开展专家人才春节走访慰问,加强人才成果、先进事迹宣传以及表彰等,进一步传递了我省重才爱才惜才的好声音。

 

第四部分:媒体点赞贵州

《人民日报》:5年来,贵州减少贫困人口近7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减贫人数和易地扶贫搬迁人数位居全国前列。

《新华每日电讯》:9500家——这是贵州当前大数据相关企业的数量。苹果、高通、微软、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互联网领军企业扎根,大批本土企业也快速成长……高科技与创新的基因从此深深植入这片大山。

《经济日报》: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亮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奋力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之路”。

《光明日报》:贵州扭住山地旅游这个主题,做足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品牌已经风行全国。2018年,游客接待量突破了10亿人次。

《瞭望》新闻周刊:2018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06.45亿元,比上年增长9.1%,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三……后发赶超的“贵州实践”正千帆竞发。

《印度时报》:贵州已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数据中心。

阿根廷最大新闻门户网站Inforbae:贵州——中国的一个空气纯净率达97%的新“绿色走廊”。

 

第五部分  第八届线上线下贵州人才博览会四大亮点

第一,聚焦脱贫攻坚,招才引智助力全面小康。坚持以脱贫攻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引才为抓手,以人才寻访、引才荐才为主渠道,充分发挥协作引才、产业揽才功能,综合实施靶向引才,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升引才精准性与实效性,持续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助力决胜脱贫攻坚。

第二,线上线下联动,精准高效对接引进人才。人博会是我省引才聚才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人才与用人单位交流互动的一场盛宴。今年的人博会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优势,围绕线上线下精准对接、精准引才。

第三,营造良好氛围,全面展示人才工作成就。人博会自2013年举办以来,已成为展示贵州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展现贵州“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定决心的最佳窗口。今年的人博会,将通过线上平台综合展示、融媒体广泛宣传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呈现近年来贵州人才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切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分行业、按地区开展线上双向对接。坚持以脱贫攻坚人才需求为导向,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分行业、分领域、分地区并列式设置线上引才专区,组织所有引才单位在线规模化、集团化引才,合力集聚人才、引进人才。

 

第六部分  人才看贵州

金墉(世界银行原行长):贵州脱贫攻坚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发展经验对世界有启发。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我相信贵州和贵阳是未来中国最有意义,最富有的地方之一,因为他们懂得未来!

马化腾(腾讯公司创始人):大数据产业实现了弯道取直,已经成了贵州新的名片,贵州将形成新的数字经济生态。

陈海(马蜂窝旅游网副总裁):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产业大有可为,我期待人博会能吸引来更多的旅游企业参与,甚至是扎根贵州,进一步推动贵州旅游发展。

于洋洋(知乎党支部书记、知乎网总编辑):如今,人力资源大数据新时代已经被开启,传统的人力资源行业经验结合大数据分析能力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力资源的人工智能,而贵州已成为大数据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我们将更多的关注贵州,参与贵州发展。

张钹(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域化的大旅游、快速发展的大交通,异军突起的大数据,成绩斐然的大扶贫,以及从各级干部群众身上展现出的撸起袖子大干实干的精气神,深刻感到贵州正在崛起、正在发生巨变、“前途无限”。

李天维(三都苍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对各类人才高度重视和珍惜,已经成了创业宝地、创新高地、创造福地。希望贵州籍在外人才多回来看看、多回来发展,高速发展的贵州充满了蓬勃生机,蕴藏着无限机遇!

杨彝华(贵州科学院食用菌团队领衔人):欢迎广大科研人员带上技术和成果来贵州,这里确定是你逐梦新未来的理想之地!

邓燔(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海归博士):当我第一次呼吸到这里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第一次看见那醉人的贵州绿、第一次喝到那醇香的都匀毛尖茶时,我立刻被贵州的美吸引了。

傅喻(喻见传媒CEO):作为一个贵州人,我希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感受贵州、留在贵州,和贵州一起成长、进步。

魏俊华(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从为我国第一枚自主研发的导弹及“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研制生产配套电源开始,梅岭电源为我国“海、陆、空、天、电”等领域的多种装备型号研制、生产配套电源产品。许许多多的贵州“智”造已响彻海内外。

周洪波(贵州泛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用物联网造福贵州是我回到贵州的初衷,我们计划将全省范围内的智能交通、市政管理、安防消防、环保监测等领域作为“物联”的基本单元,应用上全域智能化管理系统,让“智慧城市”基因注入百姓生活。

杨义先(网络安全领域领军人物、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发展大数据前景远阔,我们带着团队的种子,在这片大数据土壤中播下。贵州人杰地灵、山美水美,让我能静心研究,在这里效率惊人。

陈海生(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毕节)研发中心主任):贵州不仅“贵”在山美水美,“贵”在乡情醇厚,更“贵”在领导和群众有快速发展的渴望和工作热情。贵州,是筑梦圆梦的发展热土。

王钧(中关村人才协会创始人之一、执行副理事长):贵州这些年已经形成了不错的发展势头,在中西部独树一帜,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基础。

汪四花(杭州对口帮扶引进人才,台江分院院长):我来到台江,是想发挥我的管理经验,为当地群众和医院做点实事。只要台江群众和医院需要,我会尽我所能延长帮扶时间,为把医院打造成“区域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县级综合性医院”而努力。

郑传玖(贵州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做好表率,带动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家乡创业也好、就业也好,共同来建设我们自己的家乡,让家乡人民感受到幸福、美满,让我们体现出我们正安人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出来。

刘东(智联招聘集团副总裁):贵州有着宜居优势的同时,目标定位十分清晰,前途不可估量。

管锋(欧美精英创业家协会会长):这几年整个贵州的环境发展很好,势头很足。我们现在每年都会从国外将优秀的人才和项目带回贵州,少的时候有三十余个博士,多的时候能达到五十余个。

援黔医疗团队: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送医上门,让山区群众“不出县就可以看好病”。

 

61